本报5月19日刊登了郭小聪先生的文章《今天我们如何被兼容》,描述了网络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困惑,特别是以大量信息对个人时间的挤占。文章见报后,许多读者表示了他们的共鸣。
近日张辛欣在博库中国网的专栏中发表了一篇名为《网络10大罪状》的文章,痛陈网络带来的“便捷之下的苦恼”与“流行中的卑鄙”。随后即有网友跟贴《网络十大俗》、《网络十大媚俗》、《网络十大爽》、《上网的十大理由》和《网络十大疯狂》,有关网络文化讨论一时热闹异常。
也许这些观点和发言不免有些偏激,但我们相信,这样的讨论本身仍然有其意义。那么,不妨让我们看上一眼。
照“网络时代”未来学家的说法,我们似乎每个人都有着“玫瑰色的未来”。比特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狂喜的情绪还没有完全褪色,与之紧密相伴的是不明所以的畏惧和不知深浅的臆测。但是,仅仅谈论版权和检查权是不够的,仅仅抱怨电信不降价是不够的,仅仅控诉“信息时代的富有者”和“信息匮乏者”之间的鸿沟是不够的。网络文化讨论,不仅仅需要圈外人的参与,更需要的是网民的感悟和感叹,夸奖与憎恨———从网民自己的角度,来为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而发起的争议。特别是它产生于人们的上网欲望、产生于人们跨越一切路障而互相交流的自由意志时尤其如此。
面对网络的这些“罪状”,网友wf说:网络是一个“大陷阱”:时间大陷阱,空间大陷阱,美女大陷阱,酷哥大陷阱,伊妹儿大陷阱。
网友smokinggun开列出十大“疯狂”向张讨教:网络具有疯狂浮躁,疯狂垃圾,疯狂廊桥,疯狂盗版,疯狂窥阴,疯狂无聊,疯狂娱乐,疯狂泡沫,疯狂作秀和疯狂无耻。
网友fld则说出了网络10大暧昧:亲密接触要死要活,暧昧;投资,热炒,暧昧;做个主页赚大钱,暧昧;迷恋所有的色情网站,暧昧;幻想代替操作,策划超过践约,暧昧……
世界信息技术浪潮已经对原有文化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原来由一些技术怪杰占领的网络空间,其常住人口已经逐渐主流化。言论、胡说、信息、概念、泡沫、经商、口水、诅咒,网络文化已经“破网而出”。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集科技与市场、文明与财富、未来与利益的混合体,是一个泡沫与进步同时泛起的产业。用电脑购物、聊天、交易、问诊、求学、选举、出版、游戏乃至战争,可以便捷到只需轻轻一按。
网络文化学者胡泳宣称对机器的亲密认同引发了我们这个时代无言的焦虑:机器PC是依然在服务于人类还是已开始漫无目的的游荡?同样对网络文化深有研究的姜奇平则告诫说要“更好地孤陋寡闻”:因为信息是情人,有用的信息才是老婆,我们需要从情人中挑选一个做老婆来!在一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未来移民”的时代,新的希望与闪闪的星光,正开在网络没有遮拦的空间里。
葛洛夫相信,在这个时代里“惟有忧惧者才能生存”。的确,面对步步逼近的未来,谁也没法说,“世界停下来,我要下车”。正如张辛欣所说,网络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苦恼;网络带来了流行,也带来了卑鄙———正因为我们都爱网络,所以我们才要批评它;正因为我们都喜欢网络,所以我们才要苛求它。